时间:2013年7月10日(星期三)14:00——17:30
地点:北京市北邮科技大厦四层第五会议室
主持人:辛崇阳教授
一、费安玲教授发言
本次交流会目的是把一年来学院教学工作及相关活动进行汇报(内容详见PPT),并与诸位兼职教授进行交流。
二、兼职教授经验介绍
1.陈洪武(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):
自己开设两年《法律谈判课程》,在方法与内容上存在纠结之处,自己没有学过,但一直在做。
面临的问题是:杂的经验,少的课时(十几节课)。
思考:是按书本上,或是原来上学时老师的授课体系,还是自己来总结。之所以不愿系统讲授理论:无时间、无能力、不是自己的角色。
根据法硕学生以及课程设置的特点,在授课中放弃了传统的系统理论讲授方式,而是强调从法律纯实务角度,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、案例、项目,通过场景再现,让原有当事人从不同立场陈述,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,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,但也不能单纯讲故事。
也有学生质疑课程无逻辑、不科学、不系统,但这也反映出学生的被动型很强。需要专兼职教授沟通,提高其主动性。律师事务所多以团队形式来进行,要让学生明白谈判就是穷尽问题,同时要帮助学生不要框在法条的理论框架里面,对于律师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
根据国外教育做法(法国律师学校叼笔发言训练),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尤其是杜绝方言。
在学生中存在网抄问题(约三分之一),严格成绩评定,同时要注重改变学生习惯,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。
辛崇阳老师:模拟法庭课程两位老师还未确定,知识产权著作权课程还无人报上。
2.刘贵增(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合伙人):
上一学年共指导六名学生,其中四个原来学理工,两个学文科。
学生从校内走向事务所,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:受客户委托,提出专业性意见;参与体验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,如商标局、专利局、法院等;检查立案手续是否齐全;从语言、邮件格式等锻炼其处理涉外案件的能力,学习档案如何整理(纸质版和电子扫描版)等。
认为作为律师应该具备三方面能力:业务能力——法律理解应用能力;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;事务所管理能力。
实习结束要求学生交两篇论文,某位学生关注乔丹和王老吉案件,并即将于《中国商标》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。
对学生的评价:思维敏捷,法律知识储备较充足,不足之处主要是表达能力缺乏,强调实务中五分钟表达效果的意义。
3.陈旭(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):
从马加爵杀人事件出发,提出应关注当前贫困大学生问题,强调助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,认为应该开展入学调查,并开展社会及校友多层面捐资助学,同时号召与会同行进行捐助。
注:期间辛崇阳教授介绍法大学生与北大、清华法硕学生的区别(后两所高校法硕生多来自城市,而法大学生多来自农村,每年几乎有100多个贫困生,占新生总数的三分之一)以及去年“陈旭奖助学金”的前因后果。
4. 安凤德(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院长):
详细介绍与政法大学的多层面合作:建立实习实践基地;大学生志愿者服务;与校心理学系建立心理驿站;与刑事司法学院合作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基地;建立与我校的远程视频,庭审现场直播;法大教师到西城法院开设“专家问诊窗口”;与法大互派专兼职教师,互利共赢;与各学院的特色合作等。
介绍西城法院的基本情况(750余人,年案件四万余件),并结合西城区人民法院的案件特点(多、新、难、大)等,分析当前法律实务中所存在的难点(立案与否,执行与否)。
三、学生代表2011级法硕研究生朱大伟同学发言:
就自己在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的实习经历,谈论实习对于自身学业及成长的重要性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通过了解并加入到复杂案件中,提高自身实务能力;在实习中经过兼职导师(刘贵增律师)理论指导,形成比较成体系的论文,并即将于专业刊物上发表;生活就业方面兼职教授所给予的无私帮助指导,同时通过微信微博加强沟通。
四、交流:自由发言
陈旭:与中国广播电台徐迅老师交流,以及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,看到电视编导不懂法的很多,认为当前新闻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即新闻法律人极为紧缺。
胡德冰:认为学生的实习是个过程,应从入学时就建立,并非仅仅是一两次、在学校要求下的“被动行为”,经验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;并提出让学生脱离学校安排,自己找律所,自己找案件,提前进入社会,可以在社区中打横幅进行法律咨询,把所学主动投入实践。
辛崇阳:回应上述问题,太阳成官网非法学安排六个月实习,法学安排三个月实习,并分为学院安排及自行实习两种,对于自主实习要按照特定程序以防流于形式。
郭兴莲:自己为法大99级博士,目前于怀柔检察院工作,愿意服务于母校。
李志勇:所在律师事务所今年接收两名法大毕业生,其中一名为法硕。认为当前在校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,曾有学生投600份简历(盲目性),并用一年的时间来找工作,而这段时间应属于“产品”生产期间,对于学生的培养质量会有影响。
费安玲:除之前PPT中提到的六个课程组外,目前可增设两个课程组,即与外语学院合作开设“法律外语翻译方向课程组”;与新闻学院合作开设“新闻法律课程组”。同时太阳成官网一直开办读书沙龙,多渠道增强学生学识。
巴劲松:结合自身多学科交叉的求学背景和工作经历,认为法硕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当前广泛的社会需求(公检法部门;政府公司的法律业务部门;政府公司的一线部门等)以及社会运行规律,强调法硕要发挥跨学科的专业优势,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要把视野放开。
赵福伟:通过与学生在实习中的接触,认为其实习目的不明确。
刘新宇:通过对于所在律所法硕学生的表现,认为其实践能力比较强,但法硕学生在涉外案件中外语能力是弱项;对于课程设置,建议一门课可以找几个兼职教授合开,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;此外,学生在求职上存在误区,格式撰写不规范。
陈洪武:响应陈旭律师捐资助学号召,认为应该建立社会救助基金制度,并形成良性滚动,口号——“不因经济问题而让学生落队”。
刘兰芳:主要是在就业指导方面,通过与学生定期交流,认为学生当前找工作的要求过高,总想一次定位,并不符合当前的情况,并举例说明不要把第一份工作当做一辈子的职业。
王红松:对于兼职教授的工作,学院最好把要求提得更具体(如时间、地点、课程及相关标准等);并对课程组设置提供建议,认为当前在某些领域(如淘宝和医疗)对于调解人才的需求量很大,可考虑建立相关课程组。
蔡云霞:有多年的经济犯罪审判经验,可为学院开设相关课程。
五、教学科研办主任李建红发言
主要就学院兼职教授相关工作情况及部分调整进行简单介绍:教学科研办与兼职教授相关工作主要是分配指导学生、课程开设与协调、与兼职教授的沟通等;兼职费用调整为课时费150元/课时,讲座(1000元/次学院路,1200元/次昌平),指导学生每年200元/人。
六、总结:费安玲院长
认为通过兼职教授们的集思广益,新闻法律、调解法律、法律外语翻译(我校外语学院可开设英、法、德、意、日等七种语系课程)等三个课程组概念初步形成,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,同时,兼职教授们将自身的案例、方法、思维传授给学生,构成其学业上的“食粮”,有些课程目前完全由兼职教授承担并深受学生欢迎,衷心感谢兼职教授们对于学院工作的支持。